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8o章(1 / 2)

就在此时,一个长随匆匆捧了一堆文书进来。陈长史立刻去忙碌,冯长史也回了自己的户房,叫了汤有银过来。

“将汤家粮铺这个月的账册都拿过来,本长史要仔细测算一番。”

汤有银拱手领命,很快去寻了一摞账册过来。

汤氏粮铺在郡主的授意和全力支持下,如今已经开了二十余家。每一家粮铺,皆配备了一两百个身手高超的“家丁”。

粮铺主要的营生是售卖新粮粮种和各式果蔬种子。同时还肩负着暗中吸纳流民的重任,顺便打探当地的消息。

可以说,汤氏粮铺就是南阳郡往北方渗透势力的触手。十分重要。每家分铺每个月都会送账册回王府。精力旺盛的冯长史,每个月都要亲自盘点账册,也有借此监督粮铺之意。

汤有银早已摆正自己的位置,随着冯长史盘点账册的时候,半点不手软,甚至比冯长史还要苛刻些。

冯长史随口笑道:“也别盯得太紧了。在外经营粮铺,不是易事。掌柜和伙计们,都得远离家宅在外奔波劳苦。郡主吩咐过,测算账目,可以略有些误差。”

汤有银却道:“这可不成。贪心都是一点点纵容养起来的。必须从一开始就严查账目,一旦发现有人从中弄鬼,就直接撵出汤家。”

每一家汤氏粮铺,掌柜的都姓汤。有的是嫡支,有的是旁支族人。还有改了姓氏做汤家义子的,总之都是汤氏子弟。

汤有银对自家兄弟子侄都熟悉,查起账目来也格外警醒。这个月的账册,便查出了一家有问题的。

汤有银心中十分恼怒,面上还算平静,将那间粮铺的账册捧到冯长史面前:“冯长史,这间粮铺的账目不实。掌柜的叫汤有亮,是我六叔家的堂弟。他自小就贪,做什么都爱偷偷捞银子。以前贩粮的时候出过错,被重罚过,一直被关在家里。”

“去年粮铺缺人,我爹特意教训过他一顿,才让他出去做事。这才不过一年,就故态复苏了。”

“这本账册,明面上账目做平了。不过,其余粮铺都有些盈余,只有这间粮铺一直在亏银子。其中一定有些猫腻。请冯长史下令,派人去粮铺严查。”

冯长史口中不说,心里其实一直很欣赏汤有银的干练果决,闻言问道:“你觉得谁去最合适?”

汤有银不假思索地应道:“我去!”

汤有银的亲爹汤五是汤家家主,如今汤有银在王府里当差做事,亲自去查汤家粮铺,不会落人口舌,确实最合适。

冯长史想了片刻,点头应下了。

汤有银动作利索,当日便收拾行李,下午便悄然启程离去。

冯长史在陈长史面前赞了一回汤有银:“是个心有成算的。知道什么最重要!”

……

第515章 后方(二)

陈长史点点头道:“郡主在京城冲锋陷阵,我们就稳住后方,不让郡主烦心。”

冯长史深以为然,低声笑道:“今年秋收,我们南阳郡又是一年大丰收。整个荆州都种我们的新粮,今年粮食都很富足。”

家中有粮,做什么都有底气,半点都不慌。

陈长史嗯了一声,低声提醒:“派人多送些金银珍宝去京城。太皇太后最喜人孝敬,可不能让郡主缺了花用。”

“这还用你说。”冯长史笑道:“我昨日就令人送了两车去京城。”

正说着话,年轻的马典膳来了。

马耀宗有了正式的七品官身,穿上了王府属官的官服,整个人看着也沉稳了许多。

王府典膳正的职责,本该是掌管礼仪祭祀宾客。和朝廷设礼部差不多。上一任邱典膳被撵走后,这个职位一直空缺,对王府运转毫无影响。由此,也可见典膳一职的清闲了。

马耀宗做了典膳正后,不愿被闲置,时常主动来见陈长史,寻些差事,为陈长史分忧。

马耀宗年轻却圆滑伶俐,有才干,做事细心沉稳。又是未来的孙女婿,陈长史少不得要提携一二。

“下官见过陈长史,见过冯长史。”马耀宗恭敬地拱手行李。

陈长史笑道:“起身吧!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马耀宗道:“郡主和长宁伯已定下亲事,今年的年礼走动,是不是该将博陵崔氏的礼预备得重一些?”

陈长史失笑:“离过年还有两个多月,你这么早就提前预备上了?”

马耀宗笑道:“我是怕年底忙碌,年礼出差错,现在闲着没什么事,就提前备一备礼单。”

年底有什么忙碌的?

当然是成亲的大喜事!

陈长史看着未来孙女婿喜气洋洋的俊脸,不由得捋须一笑。

冯长史笑着凑趣:“早些预备也好。除了博陵崔氏,今年送给薛刺史府的年礼也要多三成。另有范阳卢氏那边,都要涨一些。这样,你去将每年的年礼单子寻出来,先斟酌着准备。备好了再拿过来我和陈长史看看。”

马耀宗利落地应了一声,麻溜地去办差。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