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土壤太浪费了,我觉得它可以试一试化工厂那个项目。”
卿孟祝看着面前的柯姝雯,看她眼里全是光:“化工厂那个项目安全吗?别我们的人过去,最终出什么事。”
柯姝雯保证:“我会全程在第一线,不会乱来。”
卿孟祝没预料到这位女专家会最有冲劲,他自己都有点小农思想,只想着慢慢来,没想着一步就冲到陌生的领域大干一场。
想了想,卿孟祝说道:“我们的团芸薹一共也没多少种子,我还是倾向于接一个小项目。”
柯姝雯则坚持:“我跟化工厂那边的负责人聊过了,可以分区域承包治理他们的土壤,而且他们不要什么违约金,就算治理得不好,我们这边也不会有什么损失,相反,这是一个挺好的练手机会。”
卿孟祝还在犹豫,柯姝雯又道:“我已经看过公司的土壤资料了,我们公司的土壤都很不错,完全用不着治理,起码用不着专门进行专项治理。”
顿了顿,柯姝雯认真地说道:“我认为培育团芸薹改善我们的土壤质量,不如直接把它培育成一种能治理污染的特殊植物,到时候我们把它推广出去,无论经济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比单纯改善土壤高得多。”
柯姝雯的口才很好,提出的建议也完全为了公司。
卿孟祝最终拍板:“你先把资料给我,我亲自去化工厂那边看看。”
卿孟祝一直很谨慎,柯姝雯也不意外,很快就把他想要的资料送过来了。
除此之外,柯姝雯还贴心地准备了很多参考资料。
卿孟祝让明春晰帮他交叉验证过,柯姝雯给的资料确实是业内经常引用,并且经过了验证的资料。
有人为了达到目的,会专门搜罗一些比较偏的资料论证自己的论点,柯姝雯明显不是那样的人。
明春晰和他一起看资料:“新来的柯女士比较注重团芸薹的科研价值。”
卿孟祝:“我知道,要不然这位有点名气的青年大佬不会来我们公司。我只是之前没想过把团芸薹正儿八经地用到土壤修复上面去,我更多地是想用来提升土壤的质量。”
他最初种团芸薹,就是想把它当低配版的地力恢复剂来用,是为了种植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