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828章(2 / 2)

朕告诉你这件事的时候,你还担心过你阿娘呢。说你第一个学会喊阿父,是不是阿娘就要吃醋了。”

这段扶苏不记得了,他只记得一些片段。听到父亲复述他的童言童语,一时有些赧然。

他往嘴里塞了一颗冬枣,假装自己在专心吃东西,没办法给出回应。

秦政摸摸他的小脑袋,没再开口。

那头丞相倒是不受奇怪气氛的影响,他笑眯眯地开口附和皇帝的话,准备夸一夸三皇子有多孝顺。

结果一张口就是:

“若非钟洵一向孝顺,哪能写出这般的好诗来呢?”

钟洵,太学博士,贤妃的父亲,三皇子的外祖父。文采虽不及帝师,却也堪称不俗了。

这首诗就是贤妃托钟博士代写的,钟洵考虑到外孙的水平,还刻意收敛了一些,努力写得质朴一点,免得叫人看出端倪来。

但这种事情只能瞒一瞒外行,像那种文学造诣很深的大家,一看就能看出诗的风格到底更像谁一些。

在场的众人哪怕不是大家,也有一定的文学功底。他们弄不太清诗作者的具体身份,不过看出诗是代笔倒不难。

只是没人会拆穿而已。

夏帝估计也心知肚明这一点。

可儿子大话都说出去了,他总不能当面提点他下次别干这么蠢的事情,只好帮忙找补。

于是就有了扯出三皇子幼年趣事来论证这孩子孝顺的剧情,颇为仓促,所以这个例子着实选得不好。

现在,丞相拆穿了。

他不仅毫不给面地拆穿,还精准点出了诗是谁写的。连说话都那么气人,讽刺钟洵“孝顺”夏帝。

钟洵四舍五入勉强算夏帝的岳丈,比夏帝足足大了二十多岁,已经是六十的老人家了。

说他孝顺夏帝,还是一向孝顺,孝顺到整天琢磨这些事情,才能“写出这篇好诗来”。

讽刺值拉满。

贤妃母子和钟氏一族气得脸色瞬间铁青下来,但碍于人家是丞相,不好指责什么。

何况他说的是实话,又不是污蔑。

三皇子头脑风暴。

他在思考丞相怎么知道他找外祖父代笔的,是消息走漏了,还是丞相有什么厉害的情报网?

如果是后者,那样也太可怕了!

贤妃也面色阴晴不定。

她同样怀疑丞相消息过于灵通,甚至怀疑丞相是不是提前知道她拾人牙慧、学着昭仪作诗了。

昭仪是四皇子的生母,这个主意最初是老四母子出的。丞相是昭仪的表兄,两边天然就是同盟,故意在这个场合戳穿,肯定是为昭仪母子出气。

不然贤妃想不到丞相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破坏了陛下的生辰宴,对他有什么好处吗?

钟洵却已经起身出列,五体投地地叩拜下去请罪了。

母子俩还有空思考这些!

现在的重点是他们犯了欺君之罪啊!

丞相敢挑明,必然是手握证据。狡辩是没有用的,说不得后面还有其他后手等着他们钟氏一族。

钟洵作为族长不敢托大,他只能先请罪获得陛下的谅解,再见招拆招。

见家里的领头人都请罪了,其他人这才如梦方醒。一个两个站出来一并跪地请罪,就连贤妃母子也赶紧跟上。

她恨恨地瞪了昭仪一眼。

都是这人害她!

却不知昭仪现在手心也捏了把汗。

不是,这是怎么个情况?她表兄好端端的发什么疯掀桌呢?现在闹成这样,陛下肯定很不悦,表兄难道还能讨到好去?

昭仪叫苦不迭。

她原计划是故意透露自己这边写诗作为礼物的事情,还特意卡在最后一天告知贤妃。

贤妃善妒又傲慢,必然会上套。偏偏时间太紧,不够她们把诗词打磨圆滑,只能凑合用。

这样一来,大家一听就知道三皇子拿别人写的诗搪塞陛下。就会觉得三皇子不堪大用,是个脑子糊涂的。

昭仪压根就没想过揭发,她也不需要揭发。她只要众人心知肚明就行了,她都没告诉表兄这件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