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而一路过去遇到的大部分城池都是可以绕开的,只有少数几个在关隘中。不走关隘就得爬山,那将会非常危险。
对此,嬴家早有准备。
同一时间,夏宫中。
夏帝听说了宫城外靠近某个宫门口的衙门着火了,起火的原因不明、火势为什么会这么大也不知道。
用油助燃会很明显,非常容易被查到。所以动手的人用了别的易燃物助燃,虽然麻烦了些,却更加隐蔽。
夏帝总觉得哪里不对:
“去查!”
他还迅速联想到了其他地方,比如那位置距离宫门近,是不是有人想偷跑出宫,才会布局闹出这种事。
夏帝让人去检查一下公子桑还在不在秦阁之中。
其实他知道公子桑逃走的概率不大,点火需要有人里应外合。哪怕渊国有本事做到点火,也不一定能提前联络到公子桑、和他说好什么时候动身。
渊桑不就是个不懂事的小屁孩?
夏帝怀疑渊桑根本没办法配合渊国人行动,他太天真单纯了,只会把事情给办砸。
派去秦阁的人没仔细查探。
小太监过去就见秦阁已经了关门,时至傍晚,屋子里亮着灯。透过窗户的倒影可以看到二楼有人坐在桌案前,好像是在看书,那个身量和公子桑差不多。
小太监便没有去叫门,直接回去复命了,说公子桑还在阁内。
往日他是不会这么草率的。
奈何修改器的一个时辰生效时间还在持续中,夏帝绝不可能在这时发现扶苏已经离开的事实,所以必定会被瞒住。
等到下回夏帝想再次确认公子桑是否在阁内老实待着,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扶苏成功和父亲安排的后手汇合。
嬴家的部曲接到公子桑时,狠狠松了口气。公子正给他们下达了死命令,要是不能全须全尾地将公子桑送回大秦,他们所有人都没有好果子吃。
是以路上大家也不敢耽搁,生怕会被夏帝发现后派人追击。
主事人问道:
“公子可能骑马?”
扶苏看了看自己的小胳膊小腿:
“能是能,只怕骑不了太久。”
主事人见他对骑马赶路并不排斥,便点了点头,指了个骑术最好的汉子,说请公子与他同乘。
接下来,扶苏就要快马加鞭,以最快的速度回秦了。伴读一家吃不得这个苦,他们准备混在商队里,跟着商队走。
双方告别,扶苏骑上了马。
不知道为什么,扶苏总觉得现在的情况有点熟悉。好像他曾经也干过逃出敌国都城,赶回咸阳的事情。
想不起来了,应该是个错觉。
半个月后,一行人低调地进入了函谷关。
夏帝完全找错了方向。
他虽然知道渊桑心心念念的都是他阿兄,有机会肯定要去秦国找阿兄。可是能够带渊桑离开的必然是渊国人,渊国人哪里会管他想去何处,必会直接带他回国。
所以夏帝命人去搜捡前往渊国的那几条道路,障碍设置了一重又一重。
夏帝还有些不屑,觉得渊桑根本逃不掉。他直接提前在对方入渊国的要道设下埋伏,除非小孩选择翻山越岭,否则必然会被截住。
谁让夏国入渊就那么几条路呢?要堵人实在是太过简单了。
结果根本没堵到。
不仅跑得快的扶苏没被堵到,慢悠悠跟着商队走的伴读一家也顺利脱了身。
等夏帝意识到渊桑或许是选择了躲在夏国境内、待风头过去再回国,或者借道秦国回渊地时,已经迟了。
这两种情况无论哪一种,他这会儿再去搜都是海底捞针。不一定能搜到不说,还会浪费许多人力。
夏帝气得不行。
可开战的事情拖不得,他也只能暂且放下搜寻质子踪迹这件事。渊国有没有人质在他手上,都不影响他击败渊国,他不能因此就失去理智。
他却不知道,质子脱逃叫不少夏国贵族心里都生出了不太妙的预感。还没开战就输了一筹,总觉得这次的大战隐隐有些不祥之兆。
入秦后,扶苏可算能好好休息了。
秦政安排了人在函谷关里接应儿子,先带他去休整一二,再换舒适的马车继续赶路。
此刻秦政自己已经抵达了咸阳。
他是昨日抵达的,同样休整了一日,今天早晨才得到了秦王召见。秦王给他指派了一个宦官随侍,为他讲解秦王宫里的情况。
这位宦官是先秦时期实打实的官,不是夏宫中那种太监。太监是不能被任免官职的,说得好听才称一声宦官。
大秦有很多并未去势的宦官,他们中许多是罪臣出身,卖身成为了隶臣妾。只不过比起别的奴隶,他们有幸在王宫之中任职获取权力。
这些人所生的儿女也会继续在宫中任职,延续奴隶和宦臣的身份,直到大秦改制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