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928章(1 / 2)

扶苏懂了。

康熙借钱给子孙,导致自己变穷。雍正看他爹这样觉得他们瞎搞,懒得掺和。乾隆自己都被罚了巨款,估计也没剩多少钱。

总之,一家子平均下来都很穷,难怪不肯和人打架扣钱。

说起这个扶苏就想到:

“汉朝不是有很多皇帝吗?那些年纪小就夭折的估计也没什么功德,老刘家都不互帮互助的?”

田建一听乐了:

“老刘家能是互帮互助的人?”

扶苏一想也是。

那没问题了,估计汉朝皇帝自己都想着小屁孩让他们投胎去重新做人挺好的,也就理直气壮地不管了。

其实真要管的话,汉高祖汉武帝光武帝昭烈帝那些手里钱都多,根本不存在清人这种给儿孙分了钱全家就都陷入赤贫的问题。

告别齐王建后,扶苏和父亲讨论这件事,一致认为康熙挺抽象的。

始皇帝也有钱,但始皇帝绝对不会跟他似的闹得自己捉襟见肘。

大秦也不是没有需要接济的先王,每个月给他们点零花钱饿不死不就行了吗?康熙这是给出去了多少啊?

秦政淡淡地说:

“他当年允许群臣去国库借钱时,只怕也以为臣子借不了多少。未料想群臣拿他当肥羊薅羊毛,缺不缺钱都去借。”

自己富得流油了,还要去借巨款,最后康熙成了个笑话。

这次估计也是没吸取到教训,又重蹈覆辙了。毕竟大部分人都是很难自我改正的,栽过的跟头八成还会继续再栽一次。

扶苏不解:

“他看不到自己的余额变化吗?发现给出去的钱太多,那就别往外借了呀!”

秦政有个猜测:

“如果他把账户交给其他人帮他打理呢?”

懒得自己管账,也懒得自己去处理亲戚借钱的问题。为图省事找了个人替他当账房,账房抹不开面子或者反正花的又不是自己的钱,就来者不拒了。

这件事也不难打听,至少难不住齐侯建。扶苏给田建发了个消息让他去问问,没过多久田建就回了信。

真让秦政猜中了。

扶苏看完差点没笑死:

“他把账户丢给他心爱的好大儿胤礽打理,胤礽估计心里对他有怨气,故意往外散钱。”

前太子胤礽宁愿把他爹的钱散给他四弟的子孙,也要坑到他爹倾家荡产。

起初康熙没发现,后来发现了又追不回来,而且他确实觉得自己亏欠儿子。关键是地府里还有胤礽亲娘在呢,康熙面对早亡的发妻也没什么底气,最后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秦政听完微微摇头:

“他会觉得亏欠?不过是抹不开面子。”

要脸面的时候说一句亏欠,其实心里早就不满了。胤礽母子大约也是拿捏住了这一点,捏准了康熙不好因此发难。

要是康熙因为被亲戚借走太多钱就恼羞成怒训斥儿子,他自己觉得说出去不好听,会被人指责小气。

扶苏发现这些后世的帝王好像普遍都有过于要脸的毛病,尤其在乎清流们对自己的评价。

桥松晃悠过来听了这个八卦。

他好奇地问道:

“以前不是他家老四给他把债要回来的吗?这次怎么没见他又找老四帮忙?”

名声哪有实惠重要?

而且以前康熙既然做得出让儿子去要账的事情,没道理这回就做不出来了。

反正只要不是他亲自去要的,就可以推说自己也很无奈。都是儿子太较真,其实自己没想那么不顾情分云云。

上次雍正可是去找臣子要的账,这次却是找雍正自己的儿孙。论起难度来,肯定是后者难度低,好歹占个祖宗辈分的便宜嘛。

又不是要他们把保命的钱全部上交,只是将多拿的退回。以康熙的性子,这部分退回去,日后又需要功德续命的时候,康熙估计还是会借的。

扶苏轻笑一声:

“那也要雍正搭理他才行。”

人家帮忙追回国库,是因为国库牵扯到国家的方方面面。而且那个时候他只是个皇子,没有拒绝的余地。

现在到了地府他根本没必要给康熙面子,不想管就可以不管。反正只是康熙的私人钱财受损,跟他有什么关系。

桥松一想也是:

“那康熙就是纯活该了。”

祖孙三人讨论完就把这件事抛之脑后,扶苏把儿子打发走,拉着父亲挑选新位面。

这次绝对不挑大秦了,再来三十个弟妹的话,太子殿下受不了那个委屈。

父子俩挑了半日的位面。

刚确定好要去哪里,就又收到了田建的第一手瓜。

他说唐人终于打听到了昭襄王最近窝藏在哪个地方,呼朋唤友叫人一起去找场子。他们还怪有义气的,没忘了通知汉人和明人。

结果消息传太广,就被二五仔泄露出去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