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藏国 第368节(1 / 3)

金楠对做生意没有兴趣,每天都会把伙计派去酒楼茶馆打听情报,他确实也得到了不少重要情报,比如他知道李邺现在在襄阳,也知道李邺新成立了江汉军,同时也知道襄阳军队有三到四万人。

这天中午,伙计顾三郎从外面匆匆回来,进门便道:“掌柜,紧急情报!”

金楠狠狠瞪了他一眼,顾三郎连忙捂住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两人走进里间,顾三郎压低声音道:“卑职得到消息,李邺率领两万军队北上了。”

“消息可靠吗?”

“绝对可靠,是陈主簿告诉卑职。”

襄阳县主簿陈祚的兄长陈载是洛阳留守府仓曹参军事,洛阳失守后投降了燕军,被封为太府寺少卿,兄长投降封了高官,主簿陈祚自然有了心思,他成了第一个被燕军探子收买的荆襄官员,向金楠出卖了不少重要情报。

金楠听说是陈祚的情报,便不再怀疑,连忙写了一封鸽信,到后院用信鸽送出了襄阳城。

六万燕军进入汝州后,这天傍晚,大军抵达汝州梁县,安庆绪下令就地驻扎休息。

大帐内,安庆绪正和几名幕僚和大将商议对策。

户部尚书张通儒指着地图道:“都畿道和河南道西部都被我们控制,关中和长安的黄河漕运已经被切断,长安只能通过巴蜀和江汉漕运,但蜀道道路艰险,运粮不易,关键还是江汉,船队通过长江、汉水直到商州,再从商州陆运到长安,一旦我们切断江汉漕运,关中就会爆发粮食危机,这一点我们都心知肚明。”

安庆绪点点头道:“张尚书言之有理,现在荆襄的守将居然是李邺,真是出人意料,那么他的军队也是河中军或者安西军,都是硬骨头,首先我们不能轻敌,但更不能有畏敌情绪,需稳扎稳打。”

另一名谋士牛介庭道:“殿下说得有道理,不能轻敌,也不能畏敌,在稳扎稳打的同时,卑职也建议抢占时机,我们必须尽快抢占鲁阳关,只要夺取鲁阳关,便可长驱直入攻打南阳。”

安庆绪看了一眼张通儒,张通儒点点头道:“我同意牛侍郎的建议,根据襄阳最新情报,李邺率两万军三千出襄阳,现在还没有到南阳,那么鲁阳关应该兵力不多,我们可以派一支轻兵,火速南下抢占。”

大将田承嗣指着沙盘道:“南面是伏牛山,山势连绵,山高林密,东面是方城山,峡谷众多,携带辎重行走极为缓慢,耗费时日,如果没有拿到鲁阳关,我们攻打关隘会非常吃力,卑职推荐骠骑将军武令南率领六千轻骑兵携带干粮南下。”

众人都一致认为要抢占鲁阳关,安庆绪便同意了大家的意见,当即令大将武令南率六千骑兵火速赶往鲁阳关。

夜色中,六千骑兵在大将武令南的率领下冲出大营,如一队长龙般向南面疾奔而去。

第569章 火烧蛇谷

邓州北部的地形是西高东低,伏牛山脉延绵千里,而东面则是延绵百里的方城山,实际上,方城山就是伏牛山的余脉,两座大山之间有断裂带,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峡谷,正是这些峡谷形成了一条条南下的通道。

鲁阳关便位于峡谷最南面,扼守必经的官道,南面便是地势低平的南阳盆地。

从梁县到鲁阳关大约有五百里路程,六千骑兵要奔行三天,最后一次补给在叶县,过叶县后就是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带,也没有补给,需要一口气奔行两百里。

这天黄昏时分,骑兵队伍到了长蛇谷,长蛇谷长约二十余里,比较狭窄,顾名思义就像一条长蛇。

主将武令南一摆手道:“放慢速度!”

队伍缓慢下来,后面的骑兵也纷纷跟上来,原本十几里长的队伍在很短的时间内压缩到三里左右。

队伍进入了山谷,这里距离鲁阳关还有六十里,尽管不可能有敌军,但出于将领的本能,武令南还是很谨慎,命探子在前面探路,队伍则缓缓推进。

大约走了十几里,这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武令南打量着两边山林,两边阴影重重,暗藏杀机,他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忽然,左边山林上空一片惊鸟乱飞,武令南脸色顿时一变,大叫道:“不好,有埋伏!”

话音刚落,只听一阵急促的梆子声响起,“梆!梆!梆!”

两边埋伏的唐军举弩疾射,箭如雨发,燕军骑兵躲闪不及,纷纷中箭落马,惨叫声一片。

反应过来的士兵慌忙举起盾牌抵挡,武令南挥刀大喊:“跟随我突围!”

剩下的五千骑兵纷纷加快马速,跟随着武令南向南面狂奔。

奔出数里,前面忽然出现了一道巨大的原木堆,足有数百根之多,阻断了去路。

武令南见两边陡峭,骑马上不去,便回头大喊道:“速将木头搬开了!”

数百名士兵跳下马,拼命搬运木头,就在这时,一名将领惊呼道:“脚下怎么都是黑泥?”

士兵们都发现了,地下都是厚厚一层黑泥浆,气味刺鼻。

忽然,数支火箭从两边射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