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藏国 第384节(1 / 3)

守军做梦也想不到,燕军已经将大谷关做了守将,可怜百名唐军没有从梦中醒来,便被燕军杀死在睡梦之中。

一万燕军在大将孙孝哲的统领下,从南面的朱氏县疾速杀来,穿过了大谷关,一举占领唐军存放粮食的阌乡县,切断了近二十万唐军的粮草供应。

与此同时,正疾速东进,企图走出崤山的王思礼两万大军在崤陵关遭到了崔乾佑五万大军的痛击,王思礼军队大败,向西撤离,前面谷道忽然浓烟滚滚,整个谷道内浓烟弥漫,燕军忽然从西面放箭,双方爆发了大战,杀了一夜,双方死伤惨重,待天亮时,浓烟散去,才发现双方都是唐军,他们竟然自相残杀。

这时,崔乾佑的数千军队从山上向山谷内投掷巨石和燃烧的大木,数万燕军从西面杀来。

唐军人心惶惶,士气低迷,这时,后面又传来粮道被断的消息,唐军军心彻底崩溃了,近二十万大军全线败溃,争先恐后向西逃命,互相践踏,哭声震天,哀嚎遍地,死者不计其数,数万士兵向黄河内逃命,被燕军追杀,全部淹死在黄河内。

鸿胪水也被唐军尸体填满,河水断流,想逃去虢州也不可能了,通道被燕军切断。

王思礼抢到一艘物资船,率领数十名手下逃进黄河中,逃向了黄河对岸。

哥舒翰则被困在湖城县,后路被孙孝哲切断,东面唐军被杀得血流成河,伏尸数十里。

杀了一天一夜后,二十万唐军最后只剩下两万余人,和主将哥舒翰一起被困在湖城县内。

哥舒翰望着远处一里外的燕军大旗,大旗遮天蔽日,不知有多少军队,洛阳主力根本就没有撤离,说明一切都是猜测,没有确切情报支持,自以为是的猜测,从天子到杨国忠,到朝廷百官都小看了安禄山的叛军。

他们这场惨败,就输在情报不足上,哥舒翰又恨又悔,望着远处堆积如山的唐军士兵人头,燕军在用人头造京观了,哥舒翰忍不住放声恸哭。

这时,一群将领在大将火拨归仁的率领下来到哥舒翰面前,火拨归仁很不客气道:“二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只剩下城中两万弟兄,大将军也想让他们死去吗?”

“你们什么意思?”哥舒翰怒道。

火拨归仁冷冷道:“我们商量过了,只有投降才能挽救弟兄们的性命,请大将军带头举旗投降吧!”

哥舒翰拔剑大怒,“放你娘的狗屁,我哥舒翰也是堂堂的亲王大将军,会投降安禄山那个狗贼!”

众人一拥而上,抱住哥舒翰的胳膊,将他按倒在地上,用绳索将他捆绑起来,将领随即开城门,押着哥舒翰去投降。

崔乾佑望着按倒跪下的哥舒翰,忍不住仰天大笑,对严庄道:“相国高计,果然是上兵伐谋,若封常清在,让他们出击,还真不容易。”

哥舒翰这时才明白过来,原来他们中了离间之计。

历史上,李隆基三番两次逼哥舒翰出潼关决战,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河北局势大好,使唐朝统治者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想法。

不排除唐玄宗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以为安禄山主力回援幽州,洛阳空虚,李隆基才会急于出兵想收复东都洛阳。

第596章 谈判本钱

崔乾佑率领大军兵临潼关城下,监军边令诚下令开关投降,燕军兵不血刃占领了潼关。

但崔乾佑并没有立即杀向长安,而是盘桓在潼关,像蛇一样的盯着长安。

黑夜中,李邺率领三百骑兵,正风驰电掣般赶往长安,从哥舒翰派王思礼出兵试探进攻开始,李邺便知道潼关完蛋了。

历史虽然提前,但并没有拐弯,依然按照原来的轨迹发展,包括封常清,自己以为救了他一命,但他最终还是没有能够逃过命运之轮的碾压,这是他的宿命。

燕军一个简单的反间计就把潼关的防御破了,可见天子李隆基对手握重兵的大臣不信任到什么程度了,人往往就是这样,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李邺进入了关中,但并没有急于前往长安,反而前往鄠县。

鄠县县尉陈致正是大将军陈玄礼的小儿子,陈玄礼有三个儿子,长子未成年就死了,次子陈果在龙武军中为将军,替父亲掌控龙武军第一军,三子陈致为小妾所生,陈玄礼中年得子,现在也三十岁了,目前出任鄠县县尉,但次子陈果没有儿子,生了三个女儿,只有陈致生了一个儿子,叫做陈继嗣,是陈玄礼唯一的孙子,今年只有七岁,和父母住在一起。

李邺早就通过独孤明打听到了,陈玄礼最大的命门就是他这个孙子。

李邺赶到鄠县时,正好潼关失手,长安还没有得到消息,但一些高层已经得到消息,他们开始紧急撤离长安。

李邺抵达鄠县,五更刚过,天色还是一片漆黑,李邺派了两名武艺高强的手下,用搭人梯的方式,翻城进去打探消息,盯住县尉陈致。

李邺心里清楚,陈玄礼一定会安排自己儿孙撤离。

不多时,黑暗中,城墙上出现了一个人影,是一名手下翻墙回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