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藏国 第7o4节(1 / 3)

曹根点点头,“我们对付奸细都是处死,以绝后患,按规矩,是要杀你,不过你是李希烈的幕僚,如果你能立功赎罪,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情报,或许会网开一面。”

杨少安噗通跪下道:“我说,我什么都愿意交代,求求你们不要杀我,我家里还年幼的孩子和老母亲!”

李邺官房已经不在齐王宫,而是转到了大明宫,两个朝廷合并后,大家都搬到了大明宫,齐王宫完全成了李邺的王宫。

当然,他们家迟早也会搬进大明宫,但不是现在。

监国殿位于紫宸殿西边的延英殿内,宣政殿前面是官衙区,包括位于中书省的政事堂,白虎堂则位于门下省内。

平时,七名辅相都在六部和枢密院内,李岱召集政事堂议事,则会派人把他们请来。

李岱作为右相,他的手下有六房主事和中书舍人等等。

监国李邺当然也是一样,首先设监国府,下设秘书坊、尚书坊、门下坊、图书局、情报局和左右卫,有百余名官员。

此时,李邺在新官房内听取内卫都统李成华的最新汇报。

“启禀殿下,来人叫杨少安,是李希烈的幕僚,李希烈在长江北岸亲眼目睹了铁火雷和爆裂箭的威力,非常震撼,所以就命杨少安带一千两黄金来长安招募工匠,这个杨少安已经归降,愿意交代一切,也愿为我们做一切事情。”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又问道:“李希烈手下都愿意为他效劳吗?”

“杨少安说,李希烈手下人心惶惶,尤其过不了长江后,更加人心浮动,但军队还比较稳定,主要是文官和一些后来投降的将领心态不稳。”

李邺点点头,“这个杨少安是否愿意为我们效力?”

“他当然愿意!”

“他是哪里人?”

“回禀殿下,他是庐江人,他父亲曾是庐江县尉。”

“让他写一份效忠书,放他回去,再告诉他,灭了李希烈后,我封他为庐江县令,让他好好为我效力。”

想了想,李邺又道:“给他带五只瓷火雷回去,让他有个交代。”

“殿下,让他带瓷火雷回去不好吧!万一李希烈仿制出来呢?”

李邺笑了起来,“给李希烈十年时间,他都仿制不出来,何况他已经活不过今年了。”

第1172章 迫在眉睫

这天上午,李邺乘坐马车从城墙夹道来到了大明宫朝房,他刚坐下,杜佑便将一份贴着朱红色标签的折子放在他面前。

这是徐州刺史李东然上的一份折子,一批从江南运来的货物,大约三百艘船,在徐州符离县被王仲昇的军队拦截。

李邺脸当即一沉,为了躲避疫情,李希烈的军队撤到庐州和寿州,加上南霁云三万大军赶去保卫扬州,现在东南的漕运航行已经畅通了。

李邺万万没有想到,船队居然在中原被王仲昇的军队拦截,他吃了熊心豹子胆吗?

“被拦截的货物是什么?”李邺问道。

“回禀殿下,好像是绿矾!”

李邺心中大怒,绿矾是制硫酸的主要原料,而硫酸是制炸药的关键原料,温州是产矾重地,这是第一批从温州运来的绿矾。

他们目前使用的绿矾都是用骆驼从巴蜀运来,虽然目前库存充足不影响硫酸生产,但这种拦截朝廷战略物资的性质极为恶劣。

李邺负手来回踱步,他原本计划先夺取河东道,秋天再攻打李希烈,现在冒出一个王仲昇,他必须改变计划了。

他当即写了一张纸条,交给杜佑,“去交给李相国,今天下午召开军政议事。”

杜佑匆匆去了,李邺又把韦应物找来,吩咐他道:“去通知情报局,我需要关于王仲昇的全部资料!”

“殿下,今天要去视察丹灞运河!”韦应物提醒道。

李邺一阵头大,巡视丹灞运河早就说要去了,一直拖到现在,但没办法,王仲昇事件让他没有了心情。

“改天吧!赶紧去取王仲昇的资料。”

“遵令!”

半个时辰后,一份厚厚的卷宗送到李邺的桌案上,这就是王仲昇所有情报,包括他夺取宋州和汴州的最新消息。

李邺一份份细细翻阅,他忽然发现王仲昇竟然已经占领了五州,还控制了蜀王李倓,下一步,他必然对颍亳节度使张伯仪动手。

根据杨少安的交代,李希烈和王仲昇往来密切,李邺甚至怀疑他们已经暗中结盟,没想到,打击王仲昇竟然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

下午,中书省圆殿举行了军政议事。

军政议事相当于临时朝会,参加人数至少有上百人。

包括监国李邺和监国府的十几名官员。

政事堂九名成员、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还有七辅相的手下,御史台和谏院官员,各寺监的主要官员,一句话,所有五品以上职官都要参加。

圆殿是一座小殿,分为上下两层,上面是旁听席,下面是议事席,五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