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填满大半, 陆柘景又出了门。
他步伐很快, 不一会儿水缸中就注满了水。
其他人还会觉得担水累人, 可陆柘景从小习武, 两桶水的重量对他而言轻轻松松。
余南叶看在眼里羡慕不已。
以前他在林家村余家就得早早起床挑水, 陈氏不许他挑半桶水, 他只能咬紧牙关, 从村里唯一的水井里打回水。
好在余家离水井不远, 咬咬牙也能坚持下去的。
在林家村挑水做饭洗衣的永远是哥儿。
哥儿孕育困难, 家里若添了个哥儿, 村里人便会嘲笑,生了个赔钱货。
那家人没了面子, 自然会将家中所有活计丢给哥儿做。
至于女娘,尚未出嫁前也会干家务活,家中若有哥儿, 女娘则不用干太多活。
两兄妹关系亲厚, 小姑娘也会帮着自家哥儿哥哥做。
一旦结婚, 不论女娘还是哥儿, 在婆家都需要干活。
像挑水一类的事, 家中汉子们不屑做,公婆也不会做, 家里的妹妹各种借口, 只有新媳妇挑水。
余南叶有次看到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挑水,他看不下去,出手帮对方挑了回去, 没成想还让那位小娘子挨了婆婆的骂。
来到南水村后,一些人家中打了水井,一些人还是去村中大桂花树下的水井打水。
没捡到阿景时,他自己去打过水,发现水井前等着打水的都是汉子,几乎没一个姑娘。
倒是有几个小孩觉得好玩,央求家里给做了个小水桶,拎着两个巴掌那么大的小木桶,哼哧哼哧提回家。
路上遇见的纷纷夸赞小孩懂事。
小孩得了夸奖,高傲得抬起下巴,挺起胸膛,小伙伴羡慕不已,纷纷求着借小水桶。
余南叶当时看到这一幕只觉得有趣。
原来挑水也不全是煎熬。
那时他就想好要留在南水村。
后来捡回阿景,等阿景养好伤后打水的事,全成了阿景一人做。
每次他刚担起空水桶,就被阿景抢了去。
余南叶一边回想,一边书写。
阿景踏进堂屋,看到乖乖写字的少年,没忍住摸了摸少年脑袋。
余南叶抬起头,冲陆柘景甜甜一笑,“阿景,你回来了,辛苦阿景了,我给你倒水。”
说着就想起身,下一刻被阿景按住肩膀,“不用,我自己倒,你先自己写,待会儿我再教你认其他字。”
余南叶乖乖点头,心里十分怡悦,又能学习其他字了。
上次阿景教他写了十个字,不知道这次会教写多少字。
陆柘景很快喝了水回来,他脑中出现蒙学需用的书。
南禹国也有类似《千字文》和《百家姓》《三字经》的启蒙书。
统称《蒙学》。
陆柘景参与了《蒙学》编撰,如今也能默写下来。
第一册内容十分基础,不再是深奥的大道之道,而是更贴近人们生活的字、词。
小孩学起来也会更清楚。
如“你”“我”“他”“她”,这种指代性的字,小孩学起来更快。
接着便是各自的名字。
上回他教少年写的也是这些字,这次打算教少年写名字。
桌边坐下一人,写得认真的余南叶抬起头,看到拿着宣纸的阿景。
余南叶以为阿景又要写东西,正要让他坐正位,就听阿景说:“写的很不错,今日正好不忙,我教南南写名字。”
余南叶点了点头,他以前也会写自己的名字。
略略好奇自己的名字,用南禹国文字如何书写?
很快,他就知道了,只见阿景在宣纸上写下“余南叶”三字,并说:“这是你的名字。”
接下来,又在三字旁写上“阿景”。
“这是我的名字,阿景。”
余南叶仔细观察五个字,发现自己的名字写法和爹爹教他写的名字,有些相似。
不过爹爹教的“余”字,笔画更少些,而阿景写的“余”要多上几笔,但依旧写得好看。
跟爹爹的字一样好看。
然而,余南叶从未想过,他爹爹写的字,是否就真的是大陈朝所用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