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第一贪官 第116节(1 / 2)

朱标听后也觉得有理,但他却并没有立马就答应下来,还是一副深思熟虑的样子。

因为他知道,如果立马答应臣工的奏请,就会让人觉得他好说话,所以哪怕是觉得有理,他也要思考片刻再把事情答应下来。

即便是假装思考,也要假装得像才行!

虽然他也很信任徐达,私下里更是一口一个‘徐叔’,但这里是只有君臣的朝堂,必须一码事归一码事。

再一个就是他必须演给其他人看,就连徐达的奏请他都要思考再三,那这些人就不会觉得他年少可欺了。

“准太傅所奏!”

也就在朱标话音刚落之时,一名小太监就从侧边叫走了朱标的常侍太监。

片刻之后,常侍太监又回到朱标身边附耳道:“陛下回来了,让殿下立马去见他。”

下一瞬,

朱标直接宣布退朝,并告诉所有人,他们的皇帝陛下回来了!

奉天殿外,

太监直接就找到了翰林院大学士,以及吏部尚书:“陛下口谕,你二人速速查出让雁门县知县叶青考上举人的考官是谁,以及让叶青去雁门县当知县的吏部官员又是谁。”

“让他二人立马去御书房面圣!”

说完口谕之后,太监又友情提示了一句‘皇帝陛下似有不悦’,然后就离开了此地。

也就在太监离开之后,奉天殿外直接就炸开了锅。

“这叶青是何许人也?”

“刚回来就找让叶青考上举人的考官,还有让他去当知县的吏部官员?”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陛下在说这口谕之时,还似有不悦!”

“”

片刻之后,

所有的官员都看向了才刚刚走出来的徐达、汤和、胡惟庸三人。

尤其是内心焦急的吏部尚书和翰林院大学士,更是看着三人的同时,眼里还尽是期待之色。

原因无他,

这三人可是这一波人之中,最了解这位杀伐果断的皇帝陛下的人。

吏部尚书和翰林院大学士,只希望这三位可以给他们指点一下迷津,告诉他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132章:吓死人的皇帝朱元璋回来了,叶大人怼胡惟庸你算个屁!

“魏国公,您看陛下这是意欲何为啊?”

“还请魏国公示下,让我等心里多少有杆秤,不然这心里没底啊!”

向来以大儒自居的翰林院大学士,孔子的第五十五世孙孔克表,面对徐达,直接就是一副虚心请教之姿。

唯有那才由太常寺卿改任吏部尚书,也才刚刚把女儿嫁给朱标当侧妃的吕本,还在那里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当然,也本来就不关他的事!

叶青考上举人和任命知县,都是洪武三年的事情,那个时候的他还只是一个太常寺卿。

他之所以能成为吏部尚书,也是因为把女儿送给朱标当侧妃之后,才被朱元璋破格提拔。

可尽管不关他的事,但他已经在这个位置上了,所以还得认真听魏国公的分析赐教。

他吕本不是朱元璋肚子里的蛔虫,但他也还算了解朱元璋。

朱元璋的亲情观念重,可以因为这份姻亲重用他,但他也绝对可以做到因公废私。

毕竟他吕本不是他朱元璋的儿子,如果稍有不慎,他这个亲家之臣,还是有机会上断头台的!

想到这里,吕本也抬起头来,看向站在奉天殿门匾之下的徐达。

所有人的眼里,奉天殿门匾之下,站着三位大臣!

左数第一位身着红袍官服的大臣,看起来比朱元璋面善不少,但那股让人心生敬畏的气质,却弱不了多少。

朱元璋的底气来自于一身龙袍和掌中的国印,而他的底气则来自于他与朱元璋的兄弟情谊,以及自己以南伐北,驱逐北元的不世奇功。

当然,他这个人从来不居功自傲,也从来不因为是朱元璋从小到大的兄弟,就得意忘形。

即便是现在已经穿上了,象征的正一品武将的雄狮补子大红官袍,长期持有大明帅印,也依旧恪守君臣本分!

徐达看了看孔克表,只是淡笑道:“陛下不来前殿,只是让殿下下朝去见他,那就是他的家事。”

“既然是陛下的家事,也就不是我等应该置喙的了。”

紧接着,他又继续说道:“陛下召见他们而不召见我们,自有陛下的用意,更不是我等应该置喙的事情。”

“诸位身为臣工,奉诏见驾,奉旨行事即可,我等各回官衙,各司其职便是!”

话音一落,徐达就撩衣跨步前行,所过之处,百官无不让道。

在文武百官看来,徐达说得这番话很有道理,也很有教育意义,但也绝对是场面话以及屁话。

他们甚至还知道,以他徐达对朱元璋的理解,就算没有猜出全部用意,但也猜出了八成,可他就是故意不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