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会费力不讨好出兵北伐你们,你们也清楚的,你们那儿太冷了,太空旷了,我们也管不过来呀!
实话最是扎心,北蒙只能咬牙认了,毕竟不得不说,草原的确太大了,还是得他们自治,中原也确实看不上他们这儿。
他们只能信了,毕竟他们还和大梁在做生意呢,目前看来,态度还是不错的。
而秦国公也因此失算了,张掖侯功过相抵,侯位还是在身上挂着。
六月,天幕终于开工了。
而此时,西域全部收回,大家都是大梁的子民了,自然,也看见了天幕。
且不提西域的百姓直呼神迹,原来大梁真的得承天运,慎侯一家子总算是信了塔娜的话了,什么心思,再都没有了,大梁开挂,这还怎么玩儿?而乌日罕,也终于看到了真正的天幕是什么样。
【前些日子转发的《问月》大家看了吧,这首曲子能复原出来真的太棒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这首歌,是问月,是玉盘,也是国。】
【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弘德一朝,影响一整个大梁的,恢弘的国风,即——大梁王朝彪悍的民风。
而要讲这个,就要落脚于弘德一朝的军队建设,将帅风格上,朝廷态度上来。
首先,是已经提到了多次的——弘德三年出兵倭岛,没错,还是倭岛。】
“弘德帝第一次对外用兵,将帅是什么情况,对后面的将帅风格影响会极大。”
“可不对啊,武定侯都屠岛了,之后的周边小国,将帅去收复,也很仁慈吧?”
【我们都知道,一场战役能不能赢,其实与战前准备息息相关。】
“这是自然,说白了,战争就是国力的比拼,战场固然重要,可若后方拖后腿,那一切白谈。”
所以一场战能不能打,提前必须做好更方面的准备,确保万无一失。
百姓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个我懂,就像是去催债,肯定要提前做准备,不然就是白去!”
【许本去征讨倭岛前,已经在沿海历练了七年,鹤仙一登基,就从名声上动手,开启《大梁演义》项目,收拢武勋集团,逐步确保武勋集团的支持。】
“这准备得可真够久的。”这是看热闹的百姓。
“这倭岛是哪儿?被一个皇帝盯上了这么久,这得多厉害啊?”这是信天命已经摆了,灵活转变立场看戏的慎侯,再怎么说,咱现在也是汉人了不是?
“你变法前有这么谨慎就不会吃那么大亏了。”这是标准的让人刻板印象的中式老父亲元泰帝。
【对户部郑无疾表示国库空虚,不能出兵的态度,并未强压,而是一步步磨,以理服人,让户部能心甘情愿拿出国库的银两,从而确保后勤的无误。】
【但在鹤仙看来,这似乎还不够。】
“这还不够?”
“是《问月》吗?”
他们当然明白《问月》与这一期视频有联系,所以很容易猜到这儿。
【无论是戏曲还是小说,我们都能发现,鹤仙很擅长搞舆论,这次也一样。】
【在许本征讨倭岛,屠岛回京之前,鹤仙在政务上是很清闲的,大梁英雄传初稿,就是因为闲得慌。鹤仙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又混迹在了宫廷乐坊之中。】
“屠……屠岛?”
慎侯差点摔下了椅子,“你们听到了吗?屠岛?!”
“塔娜不是说那弘德帝是圣天子吗?这是圣天子?”
诈骗也不是这样骗的吧?
“额……他对我们,不是,他对西域都护府的百姓,的确挺好的,有圣君之像。”
就连你不也给了个侯位养老吗?
“这倭岛得多招人恨呐?”
慎侯狂擦脸上的汗水,对比倭岛,再看他们一家子和西域境内百姓的待遇,确实是圣君之姿哈。
【而这首《问月》,便是此时被创作出来的。
很遗憾的是,我们不得而知创作者是谁,史官也并未在意乐坊中的,惊才艳艳的艺术家们,我们只能从鹤仙的日记中,知道是一位姓谭的女性,也是现在所说的,谭大家,更多的,只有历史,方才知晓了。】
这可难办了,大梁君臣心想。
乐坊中,更新换代很快。
这才元泰二十三年,到弘德二年或者弘德三年,还有七八年呢,只有一个姓谭,怕是找不准确啊。
能找准确就怪了,不出意外,这是他抄来的,他当然不好意思挂自己的名字,可说句不好听的,有多少听众,能专门记创作者的名字呢?他只记得老师姓谭了。
【这首曲子,鹤仙不声不响地,让人在沿海率先开始传唱了起来,随后不久,恰到好处的时间,弘德帝要征讨倭岛,为沿海的百姓复仇,带离乡的孩子归家的消息,也传到了沿海一带。
征讨倭岛,民心所望,已成定势。】
【战鼓中的童声,本就能激起成人的保护欲,孩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