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重回千禧:开局就劝爸妈买房 第4节(3 / 4)

目本身并不难,但此刻在她眼里,却像极了自家小店的困境缩影。

她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拿起粉笔,走到黑板前,冷静地写下关键数据,然后清晰地说道:“这道题的关键是找到盈亏平衡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她的声音不高,却条理分明,每一个步骤都紧扣核心。她没有用教科书上的标准解法,而是结合了自家小店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去拆解,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瞬间拉回了现实。

张老师眼中的不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惊讶和赞赏。她没想到这个平时有些沉默、家境似乎不太好的小姑娘,对这类应用题的理解如此透彻,甚至能联系实际。苏晓的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最后得出的答案也完全正确。

“非常好,苏晓同学!”张老师由衷地表扬,“你的解题思路很独特,也很有启发性。大家要学习她这种联系实际、抓住核心的思考方式。”教室里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夹杂着一些同学好奇或羡慕的目光。

苏晓微微松了口气,回到座位。她不是故意走神,只是生活的重担让她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心无旁骛。不过,这次“走神”后的临场发挥,倒让她意识到,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或许真能用在那个小小的早点铺里。那个债务本子上的冰冷数字,似乎也可以用数学的逻辑去一点点撬动。

下课铃响,苏晓刚拿出作文本,准备构思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我的梦想》,一个略显尖锐的女声在她旁边响起。

“哟,苏晓,今天数学课出风头了嘛!”是同班同学王莉莉,家里开了个小超市,条件不错,平时就有点瞧不上衣着朴素的苏晓。她凑近了些,“不过,你家不是开早点铺的吗?听说生意不太好?怎么还有心思琢磨这些应用题啊?是不是想着以后算账能少赔点?”

周围的几个同学也投来探究的目光。苏晓握着笔的手指紧了紧,抬起头,脸上没有任何被冒犯的怒意,反而平静地看着王莉莉:“开早点铺也要算成本、算利润,不然怎么知道是赚是赔?数学学好了,至少能算清楚自己亏在哪里,怎么才能不亏。这跟做什么没关系吧?”

“哼,嘴硬!”王莉莉撇撇嘴,悻悻地走开了。

苏晓低下头,看着作文本上《我的梦想》这个题目,心中百感交集。同龄人的梦想或许是科学家、宇航员、明星,而她的梦想,简单又沉重——让爸妈不再为债务愁白了头,守住城东的房子,让“苏记早点”的灯一直亮下去。她提笔,没有写那些遥不可及的宏大愿景,而是将笔尖落在了清晨三点厨房的灯光里,落在父母疲惫却坚定的身影上,落在那一笼笼承载着全家希望、散发着独特酸香的包子上。她写一家人如何像拧紧的发条,在生活的夹缝中奋力前行;写那小小的店铺如何成为抵御风雨的堡垒;写那片被所有人视为“死地”的城东老屋,在她心中燃起的微光般的希望。她的文字朴实无华,却蕴含着远超年龄的坚韧和对家人深沉的爱意。

午休时间,苏晓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玩耍或休息。她找了个安静的角落,摊开那个小记账本,结合早上数学课的应用题思路,开始更精细地核算成本。面粉涨价的影响、改用便宜酸菜可能带来的口味调整和潜在风险、不同馅料包子的利润对比……

放学铃声响起,苏晓收拾好书包,脚步匆匆地往家赶。刚走到离店铺不远的街角,就看到母亲李秀兰正和一个穿着工装、面色不善的中年男人站在店门口说话。那男人是隔壁街五金店的老板,也是苏家众多债主之一。

“……李姐,不是我不讲情面!”五金店老板的声音带着不耐烦,“这都拖多久了?我那笔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今天说什么也得先还一部分!不然,我这脸往哪搁?以后还怎么在街面上混?”

李秀兰脸色发白,双手不安地绞着围裙,声音带着恳求:“刘老板,再宽限几天,就几天!你看我们这店,新出的酸菜包子卖得还行,正在攒钱……”

“酸菜包子?”刘老板嗤笑一声,音量拔高,“就靠那几个破包子,能攒几个钱?塞牙缝都不够!我不管!今天要么见到钱,要么……”他后面威胁的话没说完,但眼神扫过店里简陋的桌椅,意思不言而喻。

周围的邻居和路人都投来或同情、或看热闹的目光。李秀兰孤立无援地站在那里,窘迫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眼圈已经红了。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却异常冷静的声音响起:

“刘叔叔。”

苏晓背着书包,快步走到母亲身边,小小的身体有意无意地将母亲护在身后。她仰起头,看着高出她许多的债主,脸上没有丝毫惧色,只有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刘叔叔,欠您的钱,我们一分都不会赖。”苏晓的声音清晰地在街面上传开,“我爸我妈天不亮就起来干活,就是为了早点把债还清。酸菜包子是卖得不多,但一天比一天好,我们正在想办法开源节流。您今天逼我们,砸了我们的店,我们没了收入,拿什么还您?那才是真的血本无归。”

她顿了顿,目光坦然地迎着刘老板审视的眼神:“您看这样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