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方言郭慧贤没太听懂,但看到姥姥和姥爷脸上的笑,她能猜到,那一定是很好很好的话。
上午,郭慧贤陪在姥姥姥爷身边,一边看电视一边剥莲子,聊着自己这十几年在林市的生活。
姥姥和姥爷说惯了豫话,郭慧贤的普通话又带了点林市的口音,交流起来有些障碍,不过连蒙带猜的,也能明白彼此要说的意思。
这一上午,郭慧贤说了自己这十七年的经历,同样也对母亲的家有了更多的了解。
姥爷叫程兵,姥姥叫刘淑琴,他们都是在十里堡土生土长的庄稼人。
和郭明德描述的完全不同,姥姥和姥爷不是什么刁钻的性子,而是两个很和善、很朴实的老人。
姥爷是有些结巴,不善言辞,但干活一点都不马虎,一个人就能扛起有四个子女的家。而口齿伶俐的姥姥就是他的嘴,陪在他身边,替他说了几十年的话。
十里堡也不是什么“全是刁民”的腌臜地儿,在拆迁前,村子里虽然穷,但乡里乡亲之间还是很和睦的。
程家一共有四个孩子,这些年都过得很好,不仅有了自己的孩子,还在家里盖起了二层小楼。
程玉秀在离婚之后一直陪着老两口,他们现在住的楼是程玉秀花钱盖起来的,只是用着老两口的地皮,所以说起来,郭慧贤并不是“拆三代”,而是“拆二代”。
眼看着快到十一点了,一早就骑着三轮车出门的程玉秀这才顶着烈日回来。
她的脸上满是疲惫,身上的那件薄衫也被汗湿了,但是在看到郭慧贤后,瞬间就缓和了许多。
她这一趟去市里买了不少东西,除了中午做饭要用的肉菜,还有一些日用品,全都是在商场里买的,质量很好的牌子货。
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大口水,程玉秀一边擦汗一边把口袋里那几张纸放到桌子上,说:“等下午,咱再一块去市里,再给你买几身新衣裳。”
昨天急匆匆地带她回来,一件衣服都没拿,总得置办点新衣服新鞋才行。
“嗯嗯。”
郭慧贤点点头。
余光看向那几张叠在一起皱巴巴的纸,那几分笑意倏地僵在了脸上:
——豫省人民医院
这是医院的化验单?!
作者有话说:
----------------------
别担心,程妈妈没事~[让我康康]
第8章
“妈,你……”
拿起那张化验单,郭慧贤的心里“咯噔”了一下,莫名有种不好的预感。
好好的,为什么要去医院?难道是身体有什么不舒服?
一定是这些年没日没夜地干活,如果不是为了快点把自己接回来,她也不会……
短短十几秒,郭慧贤的脑子里闪过了许多种可能性,每一种都指向着最差的结果。
“啊?哦哦,这不是我的。”
看到女儿的脸色被化验单吓得刷白,程玉秀连忙揉了一下她的头,笑着把里面挡着的字露出来,“今天去市里,顺便帮恁赵婶子的单子拿回来。”
看清上面的人名是“赵春华”不是“程玉秀”,郭慧贤这才松了一口气。
不止是赵春华,还有一张是周丰田的。
赵春华,女,35岁,妇科;
周丰田,男,37岁,泌尿科。
不仅年龄差不多,做的检查还都是关于那方面的,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是两口子。
“春华的身子没事吧?”把程玉秀买回来的虾倒进水池里,刘淑琴随口问道。
瞥了一眼单子上那几行蝇头小字,有些老花眼的程兵跟着问道:“咋,咋样?”
程玉秀把单子拿到厨房门口,有些为难地递给了刘淑琴,“春华倒是没啥事,但周家那老二,唔……”
刘淑琴认识的字不多,化验单上的好多字她都不知道怎么念。
可巧的是,周丰田那张单子上的最后几个字,她每个都认得。
“无,精,症,”把诊断结果一个字一个字念出来,刘淑琴又问:“啥意思?”
“就是生不出来。”程玉秀用最直白的方式解释道。
赵春华和周丰田是两口子,俩人结婚也有十多年了。
村里结婚早,生孩子也早,计划生育的政策很难再农村落实,所以二十岁结婚,二十一岁生娃的家庭一抓一大把。
二十五没孩子,可是要被爹妈戳脊梁骨的,过了三十还没孩子,更是会被家里长辈的唾沫淹死,何况他们俩都过三十五了。
年轻的时候家里穷,去不起市里的医院,只能用各种偏方来治他们的“不孕症”。
什么蚂蚁酒?阴枣?只要能帮助怀孕,两人都不怕苦地尝试。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赵春华还是没能给周家留个后。
如今家里的日子好起来了,周家的房子和地虽然不多,但靠着拆迁也能分到个十来万。

